黃清海的兒子黃大又是台大電機系碩士
記住
不管你合氣道技法.觀念.還是護身厲害
只要你是沒有道德之老師教出來的
或是要你們參加合氣道比賽的
我都取笑你們是合氣道冒牌貨
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
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
什麼是合氣道?
什麼是合氣道?
公佈者 k.o 日期
2010/3/14 下午 11:35:00
內容 什麼是合氣道?
合氣道是合天地之正氣養精神之武道。其技法以圓的旋轉、發揮圓的特性與妙用,
運用以柔克剛的自然技法。雖然變化無窮,但以養氣為主。『氣』就是天地萬物的生命根源,也就是我們人類生命的泉源:藉其技法鍛鍊出生動旺盛的生命力,
及透過至真、至誠、至愛、的身心靈修鍊,超越自己強而有力精神力,順乎自然法則與天地氤氳的自然之氣融合為一,使心、意、氣、體、功合為一體,在不知不覺中已進入了天人合一修行武道的境界…天地與我並生,萬物與我為一
合氣道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武學,凡是一門具有深厚內涵及長遠影響的武學,
必定有其淵源流長的思想體系,以主導其形之於外的獨特『武技』;蘊之於內的『道德』標準;期之於未來的『理想』價值。唯有三者並具,才得以稱之為『武道』,而合氣道正確如此。
合氣道不只是武技與體魄的鍛鍊,它是個人品德與精神力的長期鍛鍊,以求心神合一,進而達到無爭無圖,心物一體的博愛境界。合氣道雖然創制於日人盛平先生,但其思想與我先民『天人合一』,及『天地與我並生,萬物與我為一』的哲學觀念,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。先民認為天道與人道,彼此通流。
所謂天就是自然,人與自然的關係,就如同細胞之於人類,彼氣息相通,生機相連。
從前人的理論中,我們可以大略的歸納出幾點與合氣道相關的原則:天體之中,日月星辰的運轉。歷萬年而不衰;一年四季,春夏秋冬的遞轉,週而復始。
這是自然界中一種極有秩序的循環現象。循環:是一種圓的運轉。是合氣道形之於外的武技原理─固勢利導。致序:是條理不亂的恆常現象。是一切人倫的根源,也是合氣道具蘊之於內的品德及精神力的修養。
天體的運行,四季的遞變,其背後自有一種既剛健且柔韌的動能,是宇宙萬物所以生生不息的原力。
這種原力賦之於人體的謂之於人體的謂之『生機』,而易學家稱之為『氣』。這是合氣道強調總氣養神,心神合一而期與天地上下交流的根據。·天地自然,化育萬物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。這是自然界博大無私而又合諧的眾愛現象,正是合氣道所追求的人我無間萬物一體,不爭的博愛理想。
何謂『氣』
合氣道,是由精通日本傳統古武道秘訣的植芝盛平‧將古武道的頁體‧加以集大成,所開展出來的現代武道。顧名思義,合氣道最大的特質,就是重視『氣』。『氣』這個字,廣被使用它一方面指肉眼看不見,但以微離子型態,而擁有實體的氣體。例如:空氣、大氣、蒸氣等;另一方面,是指肉眼看不道的某種力。例如,殺氣、靈氣、生氣、罷氣等,以及支撐生命力活動的要素等。
中國思想家,也對『氣』,賦予定義。其中以淮南子的定義--『氣』乃生之充也-最受矚目。再溯古代,古代印度哲學,稱之為--『氣』為普那拉,意指『氣』係大宇宙創造的根本原理,同時,也指出小宇宙的自我生命活動的根本原理。由此一觀點言,『氣』可以視可以視為支撐生命活動的根源力量,亦即『生命之素』。
氣、心、體的統一合氣道開山祖師植芝盛平,將『合氣』的究極境地,說明如次。亦即;藉由巧妙的生命活動的根源力--『氣』,活性化五體,使能隨心所慾的活動。亦即,身心一體的境界。那麼,如何活用絕妙的氣呢?首先,要先體會呼吸的微妙變化;也就是藉由,呼吸力,而活性化『氣』。古代的印度哲學指出:普那拉代表『氣』的用語。其原本意義,就是『呼吸』。如由此一角度而言,開山祖師業已悟得古來永恆的真理。
不爭不鬥
氣、心、體三位一體,而且,又融入宇宙的存在時,將立即能淂知違反宇宙運行的一切運動。況且,在世界上,原本就沒有足以凌駕宇宙的存在,亦即,已與宇宙融為一體的自己,絕不至於使敵方佔得優勢。這就是所謂『不戰而勝』的絕對不敗境界。既然崇尚不戰而勝,合氣道便沒有必要爭,沒有必要戰。所以,也談不上與他人競技,會因成敗而喜或憂。合氣道不像其他武術,強調競賽。合氣道不是求勝敗的競技活動,合氣道是以鍛練自己的身心,是邁步向前的武道。
祖師深知:心與肉體,以及作為此二者媒介的氣上二者完全一致,能達成個人心與肉體的協調、個人與全宇宙的協調,以及個人與宇宙萬物有之活動的協調,並且,循此才能獲至究極的悟道。因此,合氣道所追求的理念,就是氣、心、體的一統。
宇宙運行的運動
合氣道,是以調合宇宙萬有的活動為宗旨。當然,也追求與宇宙萬有之運行的協調。合氣道技法的兩大動作,是『入身』與『身法』。『入身』:乍看是直線的動作,然其原死始姿態,卻是一方面,螺旋狀旋轉,一方面,進行直線性的動作。
『身法』:則是指經常以『球體運轉』而動的動作。
觀察宇宙的運行,在我們的銀河系,自一千萬年至二千萬年前,其中心發生大爆炸:延續自現在,又反覆了數次爆炸。隨之二千億個星星,由中心,一方面自轉,一方面以超高速度飛散。我們的太陽,也是屬於其中之一。太陽是在銀河系中心核周圍,以二千億年為一次,作周期旋轉;而在太陽周圍,也有包含地球在內的行星,旋轉著。宇宙運行的原理,正是由『入身』的螺旋轉直線運行,與『身法』的圓軌道運行所形成。由此可見,合氣道得運動,是契合著宇宙運行之理。
追求協調的體技
合氣道的動作,講究協調,所以,成為遵循自然常執,毫不勉強的一種流,動。由一個動作,轉換為另一動作時,非常流暢,好像是沒有中斷,沒有止息般的流動。如能通過這種完全不強求的自然動作,才能夠獲得身心協調的舒暢。
合氣道是武道,當然,也是在一瞬間,能夠制服對方的嚴厲技術;但在另一方面,則是柔軟地將對手的力與動作,導入自己的動作中。愈是柔軟,其技法愈是高明。因此,培養柔軟的心與體,正是合氣道技法的特質之一。合氣道技法的特質,是無論對手做如何的攻擊,我們均能配合對手的攻擊,且能變幻,而能自在的對應。由於能從一種的技法,產生出無窮的變化,因而被認為能帶給心與體『寬暢』的發展。
人格磨練之道
很多人將合氣道視為精神修鍊法。在解除壓力,以及治癒精神官能症方面,合氣道確實有很多實例。但是,合氣道只是被當作精神休養之道,並不全然合理。合氣道的氣、心、體一統的理念,是透過鍛鍊,使自己的身體,與宇宙秩序和活動,達成協調;最後,又將心與體一體化的氣,也與宇宙致序和活動,達成協調。使與宇宙秩序協調之靜態一體感,和與宇宙活動協調之動態一體感,在心與體上,加以落實,這就是合氣道的目的。合氣的技法,可以調和肉體的體技,也是安頓心靈的心技。亦即,合氣道是人格陶冶之道,也是人格磨鍊之道。合氣道不只是在道場中『修行』,在平常,也是在『修行』
。
心理準備
始於禮,終於禮
合氣道是適應現代社會的武道。合氣道與其他武道不同的是:
一、合氣道並不強調競技的運動性,而是重視精神性。
二、合氣道不但要進行心身鍛鍊,還要從是磨練人格的求道『修行』
三、所以,合氣道也極為注重日本傳統精神性的具體表現-禮節。
從進入道場的瞬間,便以禮開始。到練習結束,退出道場之際,也是以禮為重。
不僅如此,即使是出入道場時,脫鞋方法,也是以禮為規範。當然,武道是源於日本的武士階級。武士們非常講究禮節儀,徹底執行禮儀,所以,武士道才被讚譽為日本文化的精華。重視禮儀,令人肅然起敬,起居言行上,會自然流露著態然與凜然,因禮節,對每一動作,不茍且戰戰兢兢。練習時造成的傷害,大多是由於太大意所造成,所以,禮也有防範事故的效用。最近,很多的父母,都讓孩子學習合氣道,是希望他的孩子,能在不知不覺中,涵養端正的禮儀。其實,重視端正的禮儀,不應限於孩子,大人也偶其必要。能夠隨時隨地流露禮儀的人物,那他在社會生活上,往往也能獲得敬愛。合氣道鍛鍊之前,首先應該具備的,就是尊重禮儀的心態。
入門的心理準備
合氣道並不是像某些武術,須與對手爭一勝敗的競技運動,故練習合氣道,應避免『爭強』或『打倒對手』之類的爭鬥心,來參加修學,甚且,平常心。應該在不刻意與對手爭勝負,而是以和自己本身挑戰的心境下,進行鍛鍊。在修鍊合氣道時,尊重禮節是基本精神,所以入門不但要恪守規則,也要遵守師弟之分,
和長幼之序,並且,要懷著素樸謙沖的心。
入身旋轉的原理
合氣道修練的重點,可以說是從『圓的旋轉』開始而以『圓的旋轉』終結。合氣道所謂運行的基本動作,可以說集結於以腰及兩腳為中心的『入身旋轉』即是,當您面對著對方,在互相接觸的一剎那,以半側身姿態閃開對方動作的延長線---即是攻擊線,與之差身而過一般,將自己的身體內進對方之死角,這就是所謂的『入身』。也就是說,巧妙的利用與對方擦^間而過時,所產生的相對的速度來制服對方『入身』可說是『圓的旋轉』的基點動作,所以必須要求以最穩定而低的重心移動。
合氣道之技法,必須常保持著處於比對方更安全,占有最容易攻擊對方之有利位置而開始動作為原則。為了這意義,合氣道練習中恆以活用『入身的原理』為第一要件。依據旋轉原理的所謂運身,合氣道是以『推就旋轉,拉就旋轉,立即切入』而大異於其他柔術所謂『拉就推,推就拉』的法則。總之順應對方出手的狀況,向四方自由自在的旋轉,而在旋轉中確實的移動自己的重心,以保持力量的安定;另一方面以旋轉使對方之重心失去平衡,而陷入無法充分發揮力量的狀態,進而一舉克服之。
物理學上圓形運動中的向心力及離心力;正可以陀螺的旋轉來作比喻,向心力是把對方的動作力量吸收,而離心力則是把對方的動作力量彈開。又如颱風眼的移動也一樣。一邊移動一邊發揮它的威力,有時把對方吸進來,有時又把對方彈出去一般。圓的旋轉,其動作必須時常保持中心,以安穩的重心順暢的移動來引導對方。
所謂穩定的中心,是指如何同陀螺旋轉至極的那種『澄澈』的狀態---看似已靜止,實仍運轉不息。而這種『澄澈』的心境即是心、氣、體、三者合一的狀態才能確立,因此自然而然能自由自在的運身。總而言之,合氣道的修練者,在其修練的過程的大半時間,必耗費於『旋轉』之法則鍛鍊。
透過鍛鍊而悟得『旋轉之原理』,在練習中體會重心移動的要領,不久即能悟出全身如陀螺般的旋轉,其平衡穩定的狀態即是『心、氣、體』合一的狀態,於是在不知不覺中與大宇宙調和合一的動作,因此而逐漸成就了。唯有如此身心的成長,才是『旋轉之原理』知最大明證。
出力的方法,身心合一法合氣道所謂『力』就是氣力、生命力、呼吸力的總稱。天地為了續存它賦與我們的生命,因此也賦給我們『心』和『身體』。『身體』是隨著『心』而動;而『心』是操動著『身體』來表達它的存在,兩者是無法分開的。無論是心或身,都無法單獨續存人的生命,唯有兩者合一時↑才能發揮最高能力,而我們人的生命,因此才能發揮它最高的生命力。萬事想要成功上進,人必須處於身心統一的狀態下,才能發揮自己最高的潛能與最大的原始生命力。當一個人拼命努力而成為身心合一的狀態時,其力量之大無比驚人。它如一隻被窮追到絕境的老鼠,反身而撲倒貓;又如火災時,人能發揮生平無法想像的力氣來搶救財物;又如柔弱的婦女友能推開汽車,救出被壓的孩子,諸如此類之事都不外乎身心統一的力的發揮。在合氣道中,最重要的是學習身心統一法則,進而鍛鍊出自己隨時可自由自在地發揮的潛能。為了要使身心統一,則必須先了解始之統一的法則。
心有心的法則,身體有身體的法則。有形態限制的肉體,與無形而可自由自在飛翔的心意,要時常保持一致是很難的,因此非選擇其一做為中心以求統一不可。也就是說將產生以心做主體,或以身做為中心的問題。對於合氣道,則必須以心做為主體,心的法則即氣的法則,修練如何活用心的法則而來活用身體的法則。實際上心如何作用於身體而操動身體,是可以在合氣道的實法上體驗出來。了解心的法則,隨之研究身體的法則,才能做出身心合一的動作而產生合氣道的技法。
心如何左右身體,現舉例加以說明;用您的單手,以自然微曲的姿勢舉出手臂,
然後緊握拳頭貫注所有的力在手臂上,使其無法彎曲。在這種狀態下,只要有與其同等力氣的對手,很容易的就能將您的手臂彎曲,但如將您的手指張開,除去手臂的力量,在心中持續一心一意的想著---自己的『心之力』已從身體流經肩與手臂,直通達千里之外;只要您的意念不中斷,無論對手用盡再大的力氣,也無法將您的手臂彎曲。『心之力』才是真正實在的力。音有音波,光有光波,僅有心沒有心波,這是沒有道理的。只要您想像著自己的力,正從手臂前端不斷發出,
而實際上『心之力』也真實的正在發出。這種情形就向消防人員,它再使用噴水滅火水管一樣,不可使它彎曲是同樣的道理。首先緊握拳頭的例子,有如水管的出口處被關閉一樣,表面看來好像很有力量,但實際上是很脆弱的。如已體會到心是如何左右著身體的事實,其次的問題則是研究心的使用法,也是心的法則。為了能自由自在且強而有力的使用心,首先必須將您的心統一集中來使用。
如同分散的光,不如集中於一點的光來得強而有力是同理論的。其次必須積極的來使用心---必須伸展出合氣道所謂的『氣』。想像著『力』已發出,才能真實的把力使出來;想像著『力』不發出,力就會自然的收縮。然而,為了將心統一集中而使身心統一,則必定要對身體的法則加以了解才行。
依據牛頓的地心引力原理,手中的物體,當手鬆開時畢往下落,其重心必定是在下方。如果您以頭部做重心,或在手膀用力取代其重心的話,是與天地自然之理不合的。人的身體很泰然的處於完全放鬆而自然的狀態時,上體重心的著落點,必然在臍下的丹田。依身體的自然法則而言,丹田即是上體重心的落實點;依心的法則來說,丹田是心的集中點,也是心與身兩法則之一致點。因此首先必須能正確的體認丹田,方能使您在動作中使出身心一致的動作。
合氣道就在於鍛鍊身心常處於一致的狀態,而能做出千變萬化的動作。如此才能始身心統一的力氣,從萬方瞬間集中,進而可使自己的全能力發揮到極限。天地是一個無限的半徑,描畫出無限大的圓周,把各周邊收縮集中則成為自己,再予收縮集中成為丹田。時常把天地合一這個無限的氣,集中於丹田,再將此無限的氣放出無限的天地;將向心力和離心力的作用,顯現於自己的身體,始能施展出合氣道的技法。
合氣道技法之特質
合氣道的技法主要善於利用對方的攻勢化為自己的力量(即所謂的四兩撥千金),合氣道講究的是順乎自然的法則,調和與安定,以圓的妙處『以柔制剛』與『不爭鬥』的原則,是和平的武到將此觀點以合氣道的精神移用於生活化,使人際關係更加圓融和諧。
合氣道技法之分類
一、徒手技法部分
(一)基礎技法:逆單手抓四方摔、正面打入身摔、正面打一教
(二)基本技法:正面打:一教 、二教、 三教、四教
入身摔、 反手摔、 迴轉摔、 逆單手抓四方摔
(三)基本應用技法:斜打、 前打、 順單手抓 、逆單手抓、單手抓雙手
雙手抓雙手、肩部抓、肩部抓正面打、後方雙手抓
(四)應用技法:各種實用技法,奪短刀法、奪劍法
(五)呼吸摔
我是 "合氣道的科學"與"合氣道"這兩本書的翻譯者
『龍山合氣道 許姜老師』
公佈者 k.o 日期
2010/3/14 下午 11:35:00
內容 什麼是合氣道?
合氣道是合天地之正氣養精神之武道。其技法以圓的旋轉、發揮圓的特性與妙用,
運用以柔克剛的自然技法。雖然變化無窮,但以養氣為主。『氣』就是天地萬物的生命根源,也就是我們人類生命的泉源:藉其技法鍛鍊出生動旺盛的生命力,
及透過至真、至誠、至愛、的身心靈修鍊,超越自己強而有力精神力,順乎自然法則與天地氤氳的自然之氣融合為一,使心、意、氣、體、功合為一體,在不知不覺中已進入了天人合一修行武道的境界…天地與我並生,萬物與我為一
合氣道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武學,凡是一門具有深厚內涵及長遠影響的武學,
必定有其淵源流長的思想體系,以主導其形之於外的獨特『武技』;蘊之於內的『道德』標準;期之於未來的『理想』價值。唯有三者並具,才得以稱之為『武道』,而合氣道正確如此。
合氣道不只是武技與體魄的鍛鍊,它是個人品德與精神力的長期鍛鍊,以求心神合一,進而達到無爭無圖,心物一體的博愛境界。合氣道雖然創制於日人盛平先生,但其思想與我先民『天人合一』,及『天地與我並生,萬物與我為一』的哲學觀念,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。先民認為天道與人道,彼此通流。
所謂天就是自然,人與自然的關係,就如同細胞之於人類,彼氣息相通,生機相連。
從前人的理論中,我們可以大略的歸納出幾點與合氣道相關的原則:天體之中,日月星辰的運轉。歷萬年而不衰;一年四季,春夏秋冬的遞轉,週而復始。
這是自然界中一種極有秩序的循環現象。循環:是一種圓的運轉。是合氣道形之於外的武技原理─固勢利導。致序:是條理不亂的恆常現象。是一切人倫的根源,也是合氣道具蘊之於內的品德及精神力的修養。
天體的運行,四季的遞變,其背後自有一種既剛健且柔韌的動能,是宇宙萬物所以生生不息的原力。
這種原力賦之於人體的謂之於人體的謂之『生機』,而易學家稱之為『氣』。這是合氣道強調總氣養神,心神合一而期與天地上下交流的根據。·天地自然,化育萬物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。這是自然界博大無私而又合諧的眾愛現象,正是合氣道所追求的人我無間萬物一體,不爭的博愛理想。
何謂『氣』
合氣道,是由精通日本傳統古武道秘訣的植芝盛平‧將古武道的頁體‧加以集大成,所開展出來的現代武道。顧名思義,合氣道最大的特質,就是重視『氣』。『氣』這個字,廣被使用它一方面指肉眼看不見,但以微離子型態,而擁有實體的氣體。例如:空氣、大氣、蒸氣等;另一方面,是指肉眼看不道的某種力。例如,殺氣、靈氣、生氣、罷氣等,以及支撐生命力活動的要素等。
中國思想家,也對『氣』,賦予定義。其中以淮南子的定義--『氣』乃生之充也-最受矚目。再溯古代,古代印度哲學,稱之為--『氣』為普那拉,意指『氣』係大宇宙創造的根本原理,同時,也指出小宇宙的自我生命活動的根本原理。由此一觀點言,『氣』可以視可以視為支撐生命活動的根源力量,亦即『生命之素』。
氣、心、體的統一合氣道開山祖師植芝盛平,將『合氣』的究極境地,說明如次。亦即;藉由巧妙的生命活動的根源力--『氣』,活性化五體,使能隨心所慾的活動。亦即,身心一體的境界。那麼,如何活用絕妙的氣呢?首先,要先體會呼吸的微妙變化;也就是藉由,呼吸力,而活性化『氣』。古代的印度哲學指出:普那拉代表『氣』的用語。其原本意義,就是『呼吸』。如由此一角度而言,開山祖師業已悟得古來永恆的真理。
不爭不鬥
氣、心、體三位一體,而且,又融入宇宙的存在時,將立即能淂知違反宇宙運行的一切運動。況且,在世界上,原本就沒有足以凌駕宇宙的存在,亦即,已與宇宙融為一體的自己,絕不至於使敵方佔得優勢。這就是所謂『不戰而勝』的絕對不敗境界。既然崇尚不戰而勝,合氣道便沒有必要爭,沒有必要戰。所以,也談不上與他人競技,會因成敗而喜或憂。合氣道不像其他武術,強調競賽。合氣道不是求勝敗的競技活動,合氣道是以鍛練自己的身心,是邁步向前的武道。
祖師深知:心與肉體,以及作為此二者媒介的氣上二者完全一致,能達成個人心與肉體的協調、個人與全宇宙的協調,以及個人與宇宙萬物有之活動的協調,並且,循此才能獲至究極的悟道。因此,合氣道所追求的理念,就是氣、心、體的一統。
宇宙運行的運動
合氣道,是以調合宇宙萬有的活動為宗旨。當然,也追求與宇宙萬有之運行的協調。合氣道技法的兩大動作,是『入身』與『身法』。『入身』:乍看是直線的動作,然其原死始姿態,卻是一方面,螺旋狀旋轉,一方面,進行直線性的動作。
『身法』:則是指經常以『球體運轉』而動的動作。
觀察宇宙的運行,在我們的銀河系,自一千萬年至二千萬年前,其中心發生大爆炸:延續自現在,又反覆了數次爆炸。隨之二千億個星星,由中心,一方面自轉,一方面以超高速度飛散。我們的太陽,也是屬於其中之一。太陽是在銀河系中心核周圍,以二千億年為一次,作周期旋轉;而在太陽周圍,也有包含地球在內的行星,旋轉著。宇宙運行的原理,正是由『入身』的螺旋轉直線運行,與『身法』的圓軌道運行所形成。由此可見,合氣道得運動,是契合著宇宙運行之理。
追求協調的體技
合氣道的動作,講究協調,所以,成為遵循自然常執,毫不勉強的一種流,動。由一個動作,轉換為另一動作時,非常流暢,好像是沒有中斷,沒有止息般的流動。如能通過這種完全不強求的自然動作,才能夠獲得身心協調的舒暢。
合氣道是武道,當然,也是在一瞬間,能夠制服對方的嚴厲技術;但在另一方面,則是柔軟地將對手的力與動作,導入自己的動作中。愈是柔軟,其技法愈是高明。因此,培養柔軟的心與體,正是合氣道技法的特質之一。合氣道技法的特質,是無論對手做如何的攻擊,我們均能配合對手的攻擊,且能變幻,而能自在的對應。由於能從一種的技法,產生出無窮的變化,因而被認為能帶給心與體『寬暢』的發展。
人格磨練之道
很多人將合氣道視為精神修鍊法。在解除壓力,以及治癒精神官能症方面,合氣道確實有很多實例。但是,合氣道只是被當作精神休養之道,並不全然合理。合氣道的氣、心、體一統的理念,是透過鍛鍊,使自己的身體,與宇宙秩序和活動,達成協調;最後,又將心與體一體化的氣,也與宇宙致序和活動,達成協調。使與宇宙秩序協調之靜態一體感,和與宇宙活動協調之動態一體感,在心與體上,加以落實,這就是合氣道的目的。合氣的技法,可以調和肉體的體技,也是安頓心靈的心技。亦即,合氣道是人格陶冶之道,也是人格磨鍊之道。合氣道不只是在道場中『修行』,在平常,也是在『修行』
。
心理準備
始於禮,終於禮
合氣道是適應現代社會的武道。合氣道與其他武道不同的是:
一、合氣道並不強調競技的運動性,而是重視精神性。
二、合氣道不但要進行心身鍛鍊,還要從是磨練人格的求道『修行』
三、所以,合氣道也極為注重日本傳統精神性的具體表現-禮節。
從進入道場的瞬間,便以禮開始。到練習結束,退出道場之際,也是以禮為重。
不僅如此,即使是出入道場時,脫鞋方法,也是以禮為規範。當然,武道是源於日本的武士階級。武士們非常講究禮節儀,徹底執行禮儀,所以,武士道才被讚譽為日本文化的精華。重視禮儀,令人肅然起敬,起居言行上,會自然流露著態然與凜然,因禮節,對每一動作,不茍且戰戰兢兢。練習時造成的傷害,大多是由於太大意所造成,所以,禮也有防範事故的效用。最近,很多的父母,都讓孩子學習合氣道,是希望他的孩子,能在不知不覺中,涵養端正的禮儀。其實,重視端正的禮儀,不應限於孩子,大人也偶其必要。能夠隨時隨地流露禮儀的人物,那他在社會生活上,往往也能獲得敬愛。合氣道鍛鍊之前,首先應該具備的,就是尊重禮儀的心態。
入門的心理準備
合氣道並不是像某些武術,須與對手爭一勝敗的競技運動,故練習合氣道,應避免『爭強』或『打倒對手』之類的爭鬥心,來參加修學,甚且,平常心。應該在不刻意與對手爭勝負,而是以和自己本身挑戰的心境下,進行鍛鍊。在修鍊合氣道時,尊重禮節是基本精神,所以入門不但要恪守規則,也要遵守師弟之分,
和長幼之序,並且,要懷著素樸謙沖的心。
入身旋轉的原理
合氣道修練的重點,可以說是從『圓的旋轉』開始而以『圓的旋轉』終結。合氣道所謂運行的基本動作,可以說集結於以腰及兩腳為中心的『入身旋轉』即是,當您面對著對方,在互相接觸的一剎那,以半側身姿態閃開對方動作的延長線---即是攻擊線,與之差身而過一般,將自己的身體內進對方之死角,這就是所謂的『入身』。也就是說,巧妙的利用與對方擦^間而過時,所產生的相對的速度來制服對方『入身』可說是『圓的旋轉』的基點動作,所以必須要求以最穩定而低的重心移動。
合氣道之技法,必須常保持著處於比對方更安全,占有最容易攻擊對方之有利位置而開始動作為原則。為了這意義,合氣道練習中恆以活用『入身的原理』為第一要件。依據旋轉原理的所謂運身,合氣道是以『推就旋轉,拉就旋轉,立即切入』而大異於其他柔術所謂『拉就推,推就拉』的法則。總之順應對方出手的狀況,向四方自由自在的旋轉,而在旋轉中確實的移動自己的重心,以保持力量的安定;另一方面以旋轉使對方之重心失去平衡,而陷入無法充分發揮力量的狀態,進而一舉克服之。
物理學上圓形運動中的向心力及離心力;正可以陀螺的旋轉來作比喻,向心力是把對方的動作力量吸收,而離心力則是把對方的動作力量彈開。又如颱風眼的移動也一樣。一邊移動一邊發揮它的威力,有時把對方吸進來,有時又把對方彈出去一般。圓的旋轉,其動作必須時常保持中心,以安穩的重心順暢的移動來引導對方。
所謂穩定的中心,是指如何同陀螺旋轉至極的那種『澄澈』的狀態---看似已靜止,實仍運轉不息。而這種『澄澈』的心境即是心、氣、體、三者合一的狀態才能確立,因此自然而然能自由自在的運身。總而言之,合氣道的修練者,在其修練的過程的大半時間,必耗費於『旋轉』之法則鍛鍊。
透過鍛鍊而悟得『旋轉之原理』,在練習中體會重心移動的要領,不久即能悟出全身如陀螺般的旋轉,其平衡穩定的狀態即是『心、氣、體』合一的狀態,於是在不知不覺中與大宇宙調和合一的動作,因此而逐漸成就了。唯有如此身心的成長,才是『旋轉之原理』知最大明證。
出力的方法,身心合一法合氣道所謂『力』就是氣力、生命力、呼吸力的總稱。天地為了續存它賦與我們的生命,因此也賦給我們『心』和『身體』。『身體』是隨著『心』而動;而『心』是操動著『身體』來表達它的存在,兩者是無法分開的。無論是心或身,都無法單獨續存人的生命,唯有兩者合一時↑才能發揮最高能力,而我們人的生命,因此才能發揮它最高的生命力。萬事想要成功上進,人必須處於身心統一的狀態下,才能發揮自己最高的潛能與最大的原始生命力。當一個人拼命努力而成為身心合一的狀態時,其力量之大無比驚人。它如一隻被窮追到絕境的老鼠,反身而撲倒貓;又如火災時,人能發揮生平無法想像的力氣來搶救財物;又如柔弱的婦女友能推開汽車,救出被壓的孩子,諸如此類之事都不外乎身心統一的力的發揮。在合氣道中,最重要的是學習身心統一法則,進而鍛鍊出自己隨時可自由自在地發揮的潛能。為了要使身心統一,則必須先了解始之統一的法則。
心有心的法則,身體有身體的法則。有形態限制的肉體,與無形而可自由自在飛翔的心意,要時常保持一致是很難的,因此非選擇其一做為中心以求統一不可。也就是說將產生以心做主體,或以身做為中心的問題。對於合氣道,則必須以心做為主體,心的法則即氣的法則,修練如何活用心的法則而來活用身體的法則。實際上心如何作用於身體而操動身體,是可以在合氣道的實法上體驗出來。了解心的法則,隨之研究身體的法則,才能做出身心合一的動作而產生合氣道的技法。
心如何左右身體,現舉例加以說明;用您的單手,以自然微曲的姿勢舉出手臂,
然後緊握拳頭貫注所有的力在手臂上,使其無法彎曲。在這種狀態下,只要有與其同等力氣的對手,很容易的就能將您的手臂彎曲,但如將您的手指張開,除去手臂的力量,在心中持續一心一意的想著---自己的『心之力』已從身體流經肩與手臂,直通達千里之外;只要您的意念不中斷,無論對手用盡再大的力氣,也無法將您的手臂彎曲。『心之力』才是真正實在的力。音有音波,光有光波,僅有心沒有心波,這是沒有道理的。只要您想像著自己的力,正從手臂前端不斷發出,
而實際上『心之力』也真實的正在發出。這種情形就向消防人員,它再使用噴水滅火水管一樣,不可使它彎曲是同樣的道理。首先緊握拳頭的例子,有如水管的出口處被關閉一樣,表面看來好像很有力量,但實際上是很脆弱的。如已體會到心是如何左右著身體的事實,其次的問題則是研究心的使用法,也是心的法則。為了能自由自在且強而有力的使用心,首先必須將您的心統一集中來使用。
如同分散的光,不如集中於一點的光來得強而有力是同理論的。其次必須積極的來使用心---必須伸展出合氣道所謂的『氣』。想像著『力』已發出,才能真實的把力使出來;想像著『力』不發出,力就會自然的收縮。然而,為了將心統一集中而使身心統一,則必定要對身體的法則加以了解才行。
依據牛頓的地心引力原理,手中的物體,當手鬆開時畢往下落,其重心必定是在下方。如果您以頭部做重心,或在手膀用力取代其重心的話,是與天地自然之理不合的。人的身體很泰然的處於完全放鬆而自然的狀態時,上體重心的著落點,必然在臍下的丹田。依身體的自然法則而言,丹田即是上體重心的落實點;依心的法則來說,丹田是心的集中點,也是心與身兩法則之一致點。因此首先必須能正確的體認丹田,方能使您在動作中使出身心一致的動作。
合氣道就在於鍛鍊身心常處於一致的狀態,而能做出千變萬化的動作。如此才能始身心統一的力氣,從萬方瞬間集中,進而可使自己的全能力發揮到極限。天地是一個無限的半徑,描畫出無限大的圓周,把各周邊收縮集中則成為自己,再予收縮集中成為丹田。時常把天地合一這個無限的氣,集中於丹田,再將此無限的氣放出無限的天地;將向心力和離心力的作用,顯現於自己的身體,始能施展出合氣道的技法。
合氣道技法之特質
合氣道的技法主要善於利用對方的攻勢化為自己的力量(即所謂的四兩撥千金),合氣道講究的是順乎自然的法則,調和與安定,以圓的妙處『以柔制剛』與『不爭鬥』的原則,是和平的武到將此觀點以合氣道的精神移用於生活化,使人際關係更加圓融和諧。
合氣道技法之分類
一、徒手技法部分
(一)基礎技法:逆單手抓四方摔、正面打入身摔、正面打一教
(二)基本技法:正面打:一教 、二教、 三教、四教
入身摔、 反手摔、 迴轉摔、 逆單手抓四方摔
(三)基本應用技法:斜打、 前打、 順單手抓 、逆單手抓、單手抓雙手
雙手抓雙手、肩部抓、肩部抓正面打、後方雙手抓
(四)應用技法:各種實用技法,奪短刀法、奪劍法
(五)呼吸摔
我是 "合氣道的科學"與"合氣道"這兩本書的翻譯者
『龍山合氣道 許姜老師』
訂閱:
文章 (Atom)